欢迎访问雷锋精神在线网站! 今天是: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
微博
 
时代先锋

您的位置:首页 >> 践行 >> 时代先锋

“最美中国人”罗阳同志先进事迹
作者:王希利浏览:3633次'时间:2018年8月10日

怀念罗阳

罗阳同志的妻子王希利

罗阳是个很低调的人,他总是说,活是大家干的,荣誉应该是大家的。他把荣誉和奖励总是尽量让给别人。获得这么多的荣誉,是他从没想过的事情。

  罗阳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,却把永远的遗憾和怀念留给大家,留给我。“心痛”这个词,以前我明白它的意思,也会用,但是今天,我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心痛。

  在单位,罗阳是领导,在家里,罗阳是儿子、是父亲、是丈夫,他很牵挂这个家。

  7年前,罗阳的父亲去世了,78岁的妈妈一个人住。罗阳只要不出差,哪怕再忙再累,下班后都去看妈妈。进屋后,罗阳经常是疲惫地躺在妈妈的床上,拉着妈妈的手,跟妈妈说说话,每次也就十几分钟。看着一脸倦意的儿子,妈妈心疼。每次罗阳走的时候,妈妈就站在窗口望着楼下的儿子。罗阳就在楼下,抬起头,一只手扶着车门,挥着另一只手跟妈妈告别。这个经典动作,邻居都知道。老人们聚在一块常说“罗家有个孝顺儿子”。

  罗阳对家人的牵挂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。有一次他去国外考察,觉得酒店的枕头很舒服,他想起我颈椎不好,就到超市去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枕头。他不知道买哪个高度的合适,索性高、中、低3个高度各买了一个,一路背回来。

  女儿考上外地大学,入学时,罗阳和我没去送她,上学一年了,我们也没去看过她。有时罗阳出差、办事的地方离孩子学校也不算远,我跟他说,去看看女儿吧。罗阳何尝不想看看心爱的女儿,可他没时间去。他太忙了,女儿不怪他。

  以往,罗阳的衬衫一直自己洗,每次洗还会拿个刷子仔仔细细地刷净衣领。可这半年,罗阳换下的衬衫有时就放在柜子上,没有去洗。他觉得我也忙,不肯麻烦我。这回我知道了,好几个重要任务在等着他,他没那个时间,也没那个心情了。

  对中国的航空事业,罗阳倾注了满腔心血,对和他一起工作的团队、员工,他充满感情。每完成一次攻坚,每成功一次首飞,罗阳回家跟我说的第一句话都是“沈飞的员工真是太了不起了!”罗阳在沈飞工作10年,从来没休过周末。尤其近几年他更忙了,我说“这么辛苦怎么行呢?”他总是说:“你没上工厂去看,一线工人比我还辛苦。”他对员工充满敬意,也充满感激。

  罗阳心里装的、脑子里想的,总是工作、飞机。我记得有一天早上,他早早就醒了,躺在床上看着天棚,我说你在想什么?他就问我,你怎么理解“恪尽职守”?然后他说,“恪尽职守”就是每一个人都要守住自己的岗位,守住自己的责任。我哪里想到,他最后是用生命守住了他的岗位、他的责任!

  罗阳是军人的后代。高考时,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选择很多名校,他选择了航空专业,一定要报北航。毕业后30年他设计飞机、制造飞机,固守着自己的理想,绽放了生命之花。

  12月9日,我在清理罗阳的遗物时,发现了罗阳对自己提的要求,我念给大家听:

  要多为他人着想;

  要善于观察他人的长处;

 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观点;

  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;

  不以批评的口气和他人说话;

  不自以为了不起,看不起别人;

  不显示自己,不争名利;

  不在背后说他人的短处;

  不参加不必要的争论;

  争论问题时不进行人身攻击,揭人短;

  不可有虚荣心、嫉妒心和报复心;

  要守信用;

  不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;

  尽可能地少发牢骚,更不要讽刺挖苦他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……

  这就是真实的罗阳。

共和国航空工业的脊梁

沈阳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副总经理 苗玉华

  我和罗阳共事10年,他是我们的好班长,也是我们的好兄弟,是我们企业的领航人、掌舵人,是忠于祖国、献身航空的楷模。

  罗阳在航空工业战线整整奋斗了30年。第一个10年,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员;第二个10年,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研究团队领导;第三个10年,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制造大型国有企业领导。2002年他任沈飞公司党委书记,2007年担任沈飞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。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,沈飞相继研制成功5个型号的先进战机,一架架战鹰翱翔祖国蓝天。大家都知道的歼—15飞机,就是这些先进战机之中的一个。他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,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立下了卓越功勋。

  罗阳是歼—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,我是研制现场副总指挥,亲身经历、亲眼目睹了他为歼—15飞机早日腾飞走过的日日夜夜。我清楚地记得,是他提出了“面向制造的设计”和“面向设计的制造”的新理念,创造了“厂所一体、设计制造一体协作攻关”的新模式;是他紧紧跟踪世界航空技术最新动态,组建了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、战斗力的攻坚团队,带领沈飞奋力攀登先进航空制造技术新台阶;是他在歼—15飞机研制最紧要的关头,发出沈飞公司历史上第一个总经理令,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加快研制进程,终于攻克了难关。歼—15飞机从立项论证到设计发图,从设计图纸到首飞成功,从试验试飞到辽宁舰上成功起降,实现了我国航母工程建设的历史性跨越!

  沈飞公司这几年一直是多个型号飞机并行制造,科研生产任务非常繁重。我有时劝罗阳:“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,不行就放弃一个吧。”可他一个都不放弃,在任务节点上从来没有退缩过。用他的话说,就是我们一定要“跳起脚来够一够”,一定要完成任务!有一次,我们拼到年底最后一天,终于完成了年度生产任务, 罗阳请班子成员和家属坐到一起吃饭。当他给我敬酒时,我想到这一年简直是拼命干过来的,太不容易了,忍不住流下了眼泪。他像兄长一样拍着我的肩膀,感慨地说:“小苗,我知道你们很累!可是咱们都得挺住,航空报国不仅是荣誉,更是责任!”

  在罗阳的带领下,沈飞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%,利润年均增长34%,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%,实现职工收入翻一番。沈飞的军机生产捷报频传,民机生产红红火火。现在,沈飞交付民机的速率达到了一天一架,在国外供应商评级中获得最高分,有力地向世界证明了“中国制造”的水平和能力!

  面对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,面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,我们都感到担子重、压力大,罗阳的担子比我们更重、压力比我们更大,但他说:“沈飞是共和国航空工业的长子,长子就得拿出长子的样子来!”

  11月25日,罗阳突然离开了我们。我想起,和罗阳见的最后一面,是在11月7日。早上一上班,他就把我叫到他办公室,向我交代3件事。他说,他8日要去珠海参加航展,不在单位期间,由我找设计人员,把飞机研制的一个质量上的事再碰一下,抓紧时间做完,不能影响装配。另一件事,找试飞站的人,把年底前要完成首飞的那架飞机的计划好好研究一下,研制周期节点很紧迫了,要以小时为单位排计划。第三件事,要我协调他18日上舰的事。

  人们都说,看到罗阳,就懂得了什么叫共和国航空工业的脊梁。在他身上,体现了航空人攻坚克难、勇攀高峰的报国情怀,体现了军工人恪尽职守、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,体现了国企责任人严于律己、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,体现了共产党人为国为民、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!

他,实在太累了

沈阳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办公室秘书科科长 任仲凯

  罗阳的突然离世,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肯相信是真的。我心目中的罗阳,永远充满着激情和活力,怎么可能说走就走了呢!沈飞人都说,罗阳完全是过度劳累累倒的。

  说起罗阳的劳累,就要说到我们沈飞的“711”和“724”工作制。“711”是一周工作7天,每天工作11小时;“724”是攻坚大干时期吃住在厂,关键时刻24小时通宵达旦地生产。论711、724,罗阳是沈飞第一人,谁也比不过他!

  2009年,我从基层分厂来到公司办公室,给罗阳当秘书。我在罗阳身边工作的这几年,正是沈飞多个机型同时并进、军机民机同时并进、主业辅业同时并进,年年大干、全年大干的时期。对罗阳,我印象最深的是,他工作日程安排得非常满。我感觉,他的时间总是不够用。他吃饭速度非常快,吃完起身就走。出差的时候,为了节省时间,就在路边小店随便吃一口。每次我陪他出去开会,都是事先定好返程票,极少参加会议主办方安排的参观活动。

  一天深夜11点多,罗阳赶到一个分厂。车间里灯火通明,分厂领导正和技术人员做一项产品试验。罗阳对这个产品关注了很久,带来了突破新技术的好点子,带着大家反复试验,等到生产出合格产品,天已放亮。罗阳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,简单眯了一会儿,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。这样的干法,对罗阳来说很平常。只要他不出差,晚上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。我们都说他太辛苦、太累了,但他总说,一线工人更辛苦、更劳累。

  罗阳身体一直很好,也非常喜欢运动,但每天的工作总是排得满满的。他擅长的排球没工夫打了,酷爱的摄影放下了,拿手的围棋也没机会下了。有几次在机场候机的时候,我看见他拿着手机下一会围棋,算是过过瘾。有一天下班的时候,他对我说:“小任,今天我走回家,不用送我。”从公司走到家,大约一个小时,这就算锻炼了一次身体。还有一次,他看完母亲,没让车送他,一路走回家,也是大约一个小时。我跟罗阳3年4个月,就看到他这么两次散步锻炼。他没时间逛商场,戴的那块旧电子表,黑色表带磨得露了白边,我看见他拿着笔用墨水把表带的白边涂黑,凑合着戴。

  对罗阳,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一点:他的睡眠太少。能把觉睡足,对罗阳来说是一件相当难得的事。每次一上车,他很快就睡着。为了让他多睡几分钟,司机总是偷偷放慢车速,而他总是跟司机说,能不能开快点,司机只好找些理由,和他在车速问题上“讨价还价”一番。

  我记得,跟罗阳一段时间后,发现他头发长得有点长了,就提醒他,该理发了。可他没时间理,头发长得很长很长了,才在我的催促下,去了理发店。那是我第一次陪他理发,他一坐下,就对理发师说:越快越好。没过多会儿,就听理发师“哎呀”一声,连说“糟了糟了”。我过去一看,罗阳前额的头发被剪掉了一大块,原来他睡着了,头往下一垂,理发师没注意,一剪子就剪多了,没办法,只好把头发理得很短。罗阳回到公司,大家看见都有些诧异,有人问:“罗总,换发型了?”罗阳只是笑笑。

  一天下班后,我陪罗阳去看他的母亲。罗阳的父亲7年前去世了,母亲一个人生活。罗阳只要不出差,晚上下班不超过9点,一定要到母亲那里坐一坐,陪母亲说说话。进到屋里,罗阳拉着母亲的手,问长问短,跟母亲在卧室里唠家常,我坐在外边的客厅里看电视。往常罗阳跟母亲唠上十多分钟,就出来了。可这次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出来,屋里也没有了说话的声音。我有点纳闷,就轻轻站起身往卧室看,原来罗阳倒在母亲的床上,斜靠在被子上睡着了,还拉着母亲的手。老妈妈坐在床边,静静地看着儿子,屋子里只有罗阳微微的鼾声。他,实在太累了。

技术攻关的领军人

沈阳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部综合处处长、研究员 潘新

  罗阳同志走了,但我一直觉得,他并没有离开,仍然和我们在一起,还在用他的智慧和激情,引领着、激励着我们。

  研制航母舰载战斗机,中国是一张白纸、从零起步,关键技术外国人根本不卖给我们。罗阳下决心,我们自己干!他在攻坚动员会上说,外国人能干成的事,我们中国人同样能干成,而且还能干得更好!

  他担任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,创造了先进的设计制造手段和先进的组织模式。设计阶段,沈飞几百人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,提前介入设计。制造开始后,沈阳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进入沈飞,将设计延伸到制造,形成厂和所、设计和制造一体化态势,各方配合流畅,保证了技术快速突破、项目快速进展。在他的带领下,我们一次次从困境中走出,突破了几百项关键技术,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!

  我印象最深的是3次技术攻关。

  第一次是制造折叠机翼。航母舰载机机翼必须能够折叠,而燃油、液压、操控各个系统都要通过折叠部分,无论机翼怎么折叠,这些系统都要正常工作,内部结构特别复杂,技术难度非常大。罗阳亲自点将,组建了折叠机翼研制攻关团队,进行技术突破和项目推进。他每天都要到工作现场,手里总是拿着两个本子,一个是所有攻坚项目进度表,另一个是密密麻麻的计算数据和他对技术难题的解决设想。大家说:罗总是一手拿着催账单,一手拿着锦囊妙计。

  在罗阳带领下,折叠翼研制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,零部件做了一套又一套,一次次地从头做起,拔掉一颗颗技术“钉子”。中国人终于为自己的舰载机插上了收放自如的灵活翅膀!

  第二次是制造拦阻系统。拦阻钩是拦阻系统的关键部件。我们曾一度被这个拦阻钩给拦住了,连续几个月不间断研制,拦阻钩就是达不到设计要求,大家都快崩溃了。罗阳说,“不就是个钩子吗,它拦不住我们!”他和我们一起,把可能影响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的所有因素一项一项列出来,精度、尺寸、配合关系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不断调整研制思路和主攻方向,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。

  在进行拦阻系统综合试验时,有个部件出现故障。有的同志认为,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,更换新部件就行了。罗阳说,绝不能这么简单下结论,故障原因一定要查清楚,不能有一丝一毫含糊!他连夜启动设计制造全过程普查,将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,最后发现,故障并非偶然,原因在于对设计思想理解不到位,造成批次产品存在不确定因素,如果只是换换件,做简单处理,就会留下致命隐患。最后,这个部件重新研制,达到了完全可靠。在那以后,试验中无论出现什么故障,我们都会想起罗阳说过的话,不把故障原因追查清楚决不罢休。

  第三次是舰上起降试验。舰载机生产出来了,罗阳要求研制团队全过程参加起降试验。他说,这好比我们的孩子,就要上考场了,我们一定要盯到底、跟到位,确保它的最佳状态。他组织我们研制团队多次长时间到现场跟随飞机试训,详细了解飞机功能性能状况,针对试飞遇到的问题,研究改进技术。当他听飞行员说,操控油门杆有些不适,就马上组织调整,直到飞行员感觉最舒适为止。

  2012年11月23日,歼—15飞机成功着舰、滑跃起飞!我们欢呼雀跃,流下了喜悦的眼泪。

  辽宁舰入列时,有外媒预测,中国的舰载机要实现舰上起降,至少还需一年半时间。而刚刚过去两个月,我们的歼—15飞机就实现了在辽宁舰上的成功起降,创造了航母工程历史上的奇迹。我们成功了!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舰载战斗机!

  罗阳把先进战机早日装备部队当作自己最大的追求。他说,要通过我们的努力,使我们的国防更加强大,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!在罗阳的带领下,沈飞年年推出新型战机,接连突破国产大飞机关键技术,奠定了国产大飞机研制的坚实基础!我们要像罗阳那样,追求卓越、勇攀高峰,让中国的飞机飞得“更高、更远、更快”!

把员工装在心里

沈阳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试飞站员工 刘一夫

  罗阳常说:“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。”他时刻把我们生产一线员工装在心里,一次一次作出保障员工利益的硬性规定,建立起相应的制度,一项一项督促落实。

  试飞站是飞机研制最后一道工序,每架飞机都要在这里试飞成功后交付使用。每到年底,试飞特别集中。数九寒天,空旷的机场跑道上冰冷刺骨。我们机务人员不能穿得太厚,更不能穿棉大衣,因为要随时跟踪调试飞机,穿厚了不方便操作,也容易出事故。

  罗阳到试飞站指挥新机试飞时,看到我们套着单薄的机务马甲站在寒风中,就说,“这么冷,他们的衣服能不能再加厚点?想点什么办法,别叫他们冻着!”有人提到“暖腰宝”,可以充电,又很轻便。罗阳说,“马上买,每人配一个。”他还决定,调两辆空调大客车到试飞线上,让我们轮流上车避风取暖。我们戴着暖腰宝,坐在大客车里,想到罗阳指挥试飞那么紧张,还那么关心体贴我们,真是身上暖,心里更暖!

  在一个重点机型研制的关键阶段,新机试制部很多员工都在生产线上没日没夜地干,到了后半夜,就在地上铺个垫子,找把椅子,对付着睡一觉。罗阳在现场了解到这个情况,马上掏出电话,安排人去买行军床。当天夜里,大干现场就支起了30张行军床,床上还有被褥、枕头,员工睡上了踏实觉。

  罗阳想方设法让一线员工睡好觉,可他自己呢?我们再怎么大干,总有间歇休整的时候,而他是一年365天,天天都在大干!忙到后半夜,他就靠着沙发睡,趴在桌上睡。罗阳办公室里没有床,哪怕是一张简单的行军床!

  这几年生产任务重,罗阳说,越是大干越不能忽视了一线员工的身体健康。

  过去,在我们沈飞公司,除了特殊工种,30岁以下的员工不安排体检,30岁到45岁5年体检一次,45岁以上3年一次。罗阳让工会和人力资源等部门研究,扩大员工体检范围,缩短体检间隔。从2011年开始, 40岁以上员工两年体检一次,40岁以下3年一次。今年,沈飞员工就有6000多人参加了体检。

  去年夏天,罗阳在大干现场注意到一名员工显得很疲惫,就仔细询问是没休息好,还是哪不舒服,叮嘱那位员工千万别等别拖,小病及时治,大病早预防。之后,罗阳安排人联系大医院,请医生每周二上午到各个生产现场,为大干的工人检查身体,量血压,做心电图,随时监测大干员工的身体状况。从此,沈飞员工的体检不仅有“年检”,还有了“周检”。

  我们试飞站和总装厂员工在大干的时候,天天吃住在厂里,很长时间不回家。因为保密的原因,又不能详细地告诉家里我们在干什么。罗阳说,要写感谢信,由他签名,送到员工家,让家属知道我们是在为国防建设做贡献,并感谢家属们的理解和支持。于是,公司党委写好感谢信,由分厂工会主席一家一家送到员工家属手中。家属们接到感谢信,都理解了自己的亲人,说,原来他们在干这么重要的事,表示一定要处理好家里的事情,支持员工投入到大干中去。后来,沈飞员工把送感谢信的专车称为“罗总送信专列”。

  这些年,我们员工的工资收入和各种福利待遇一直是只升不降。每次签订集体合同,对劳动报酬、工作时间、休息休假、劳动安全和卫生、保险以及福利、女职工特殊保护、技能培训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条款,罗阳都与职工代表反复商议,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。

  罗阳非常关注对困难职工家庭的帮扶。从2011年起,企业帮扶救助基金由原来的每年300万元增加到450万元。有一位老职工患病17年了,妻子没有固定工作,儿子患有先天性智障。罗阳把这位职工作为自己的重点联系帮扶对象,协调有关部门,录用这位职工的妻子作临时工,智障的儿子在公司做绿化工作,每月有稳定收入。

辽宁舰上的72小时

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 倪宁

  前不久,我在辽宁舰上采访报道了歼—15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起降训练。1月22日是我上舰第一天,第一次见到罗阳。

  14点30分,我乘军用直升机飞抵辽宁舰,刚放下行李,就扛起摄像机采访。在狭窄的通道里,与一位身材高大的同志迎面相遇。他扶了扶眼镜,主动侧身让行,微笑着说:“以前试飞都不公开,这次看来要报道哇!”我于是问道:“师傅,您是哪个部门的?”他说:“我是航空部门的,搞飞机的。这次试验举国关注,压力大啊,可得一把成功!”旁边一位师傅说:“他是沈飞的罗总,歼—15就是他的孩子。”罗阳摆摆手说:“不说了,看明天。”

  我当了十几年军事记者,对罗阳这位东北军工重镇老总早有耳闻。这次相遇,他的谦逊、沉静给我留下很深印象。

  他比我早上舰四天,罗阳手里总是拿着个小本儿,里面记满了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数据和符号,像宝贝一样,开会时带着,吃饭时揣在兜儿里。

  第二天,23日,歼—15正式着舰飞行。

  6点,罗阳起床了,没等洗漱,就爬上甲板看天气。风小了,雪也停了,天边露出了霞光,他很兴奋,说:“是个好天气,能飞!”

  8点30分,罗阳登上舰岛,在这里迎接歼—15的到来。

  9点03分,一架歼—15飞临辽宁舰上空。大家指着天际时隐时现的黄色斑点,兴奋地小声议论着。罗阳仰起头不眨眼地紧盯着,不时拉长袖口擦拭着眼镜片。

  500米,300米,200米,歼—15越来越近了,发动机的轰鸣震天撼地,巨大的战机高速扑向甲板,尾钩牢牢钩住拦阻索,稳稳停了下来。人群顿时欢呼起来,互相击掌、拥抱。一向沉稳的罗阳,也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!

  50分钟后,第二架歼—15成功着舰,人们的情感重新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了一遍。

  17点,罗阳参加航空口的例会。他手里拿着厚厚一摞数据表,认真审看,关键数据在小本上记下来。机械系统,正常!电传系统,正常!液压系统,正常!他高兴地说:“我们的孩子,没丢脸,真争气!”

  21点,罗阳参加指挥部会议。各种会议一个接着一个,直到深夜。

  23点50分,我找到罗阳住的舱室。这是个双人间,上下铺,他在床上和衣而卧。桌子上的资料摊开着,那个小本子倒放在上面,封底上有他写的一行字:航空报国从来不是荣誉,而是责任。

  第三天,24日,继续进行歼—15着舰试验。3个架次又是把把成功!

  12点03分,最后一个架次成功着舰,稳稳停在甲板上。人们拥上甲板,争着与飞行员握手、拥抱。

  20点,匆匆吃罢晚饭的罗阳,抓起小本子,又去转舱室了。他庆祝成功的方式,居然是拜师、讨教。

  他敲开试飞部门负责人的房门,开门见山地问:“飞行员有什么感受?体征数据有哪些变化?”

  对方认真回答,他认真地记。

  第四天,25日,辽宁舰返回港口。

  6点,罗阳没有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。同事问他:“罗总,你怎么了?”他轻声说:“不太舒服,胸口闷得慌。没事,躺一会儿就好了。”

  8点30分,辽宁舰拉响几声短促的汽笛,航母要靠岸了,许多人跑上甲板。码头上锣鼓声、鞭炮声清晰可闻。

  9点,辽宁舰停靠码头,人们开始离舰。罗阳拖着行李箱走出舱房。小战士想帮他提行李箱,他说:“谢谢,我自己来。”他走到舷梯口,迈上两级台阶,吃力地停了下来,回头请小战士帮他提行李箱,让小战士搀扶着上了甲板。

  9点30分,罗阳一进到宾馆房间,就倒在床上,沈飞的同志们问:“罗总你怎么了?”他勉强回答:“胸口难受。”大家立即将他送往医院。9点40分,车离医院100米时,他昏迷过去。医生拼命抢救了3个多小时,12点48分,他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。

  他应该出现在庆功宴上,和大家一起开怀畅饮,但庆功宴上没有他的身影……

 
更多>>
 
 
更多>>
 
 
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:辽宁省雷锋研究会   
地址: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一号文理楼    邮编:113001    电话/传真:024-56861577
网址:http://www.lfjszx.com(建议使用IE浏览器浏览)    Email:lfjslt@163.com
(如遇导航栏混乱,请通过设置--隐私、搜索和服务-选择要清除的内容,清理缓存即可)